第12届大广赛(重庆赛区)作品评审在我校举行

2020-07-06 09:42 人文艺术学院 点击:[]

    【供稿/陶达 王蕾 熊曌荫】7月4日至5日,第12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重庆赛区)作品评审在我校圆满结束。本届大广赛重庆赛区共收集了40多所参赛高校选送的31333件作品,包括平面类15858件、视频类3896件、互动类272件、广播类1659件、策划案类612件、文案类9036件,是一场大学生创意与才华汇集的盛会。




    

    4日上午,评审专家们在厚德楼H512会议室召开大广赛评审工作会议。为确保评审工作严谨规范、公平公正,会议中,赛区组委会负责人杨定强老师详细介绍了大广赛评奖要求和评审办法。随后,正式开始本届大广赛重庆分赛区作品评审工作。各位专家评委对各高校提交的作品进行了专业的分析评审,评审出了本届大广赛重庆分赛区的等级奖和优秀奖,重庆科技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与上届相比,本次大赛参赛作品数量大幅增长,作品质量有所提升。有以下亮点:一是紧扣社会主题,展现战“疫”精神战“疫”主题是本届大广赛亮点之一。很多大学生没有像“逆行者们”一样直接奔赴抗疫前线或者坚守在经济战线上,但他们也依然展露专业素养,发挥专业特长,成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积极参与者和书写者。在抗击疫情的公共活动中,大学生从不缺席,他们利用“宅”在家的时间,发挥专业知识与技能,从精神和信念上把“自己”代入这场战“疫”的大考中,以“艺”战“疫”,为抗“疫”贡献青春力量;二是灵活线上参赛,“云端”成为特色。“云设计”“云策划”“云指导”“云评审”成为本届大广赛特点。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重庆分赛区组委会秘书长杨定强说:“本赛事已经办了12届,历届设计作品基本都是以纸质的方式参赛。一方面此次“云端”赛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约和环保。今年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所有的作品都是提交电子版,就此次重庆赛区而言,以每份作品10元打印费计算,至少为学生节约了10万元,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节能和环保。这次是第一次网上评审,组委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专家们经过三天紧张、有序的评审,顺利完成了此次大赛的作品评审工作。重庆科技学院作为重庆赛区的承办单位,准备充分、服务周到,在技术支持、数据统计、人员服务等方面为作品评审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另一方面,今年此赛事的作品数量比去年增长了三分之一。同时作品的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分析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在疫情期间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创作,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同学们将疫情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促进创作的提高”。三是实现以赛促教,强化以赛促课各校依托此大赛,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深度融合。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学校以特色科技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开办设计学类专业,积极探索与新工科融合改革:架构“艺术+科技”大设计教育生态体系,建“协同创新”团队、育“综合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全过程”中融入“艺术与科学”,为“设计学”学科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推进“教师三进、团队四跨”(进团队、进平台、进项目;跨院校、跨学科、跨行业、跨国际),实现教学科研相长与服务社会。以“设计学”学科建设为抓手,让艺术设计服务生活、引领行业,把美学精神传承下去,把优秀文艺作品传播出去。




大广赛是激发大学生创意灵感、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竞赛平台,正如本赛事的主题口号“创意我热爱”,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件作品都耐人寻味,每一个文案都韵味无穷,每一支创意都别出心裁。历时16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教兴才为己任,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立德,搭建了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平台,成为备受高校师生欢迎的学科竞赛。

多年来,我校以特色科技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开办设计学类专业,积极探索与新工科融合改革:架构“艺术+科技”大设计教育生态体系,建“协同创新”团队、育“综合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全过程”中融入“艺术与科学”,为“设计学”学科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推进“教师三进、团队四跨”(进团队、进平台、进项目; 跨院校、跨学科、跨行业、跨国际),实现教学科研相长与服务社会。

以“设计学”学科建设为抓手,让艺术设计服务生活、引领行业,把美学精神传承下去,把优秀文艺作品传播出去,对传统创造性利用、创新性发展,落实到石油化工、冶金安全“两业两域”以及“乡村振兴”的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之中,力争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呈现在技能大赛、设计大赛、全国美展上,服务于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之中。


 

上一条:我院学生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 下一条:我校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管理登陆